湿疹为一过敏性疾病,属IV型变态反应。湿疹的原因和诱发的因素常因个体因素和疾病的不同阶段而异,因此不易确定。
医师介绍,临床上湿疹以瘙痒,对称性分布,急性以丘疱疹为主,有渗出倾向,慢性常以苔藓样改变为主及反复发作为其特征。
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湿疹的主要诊断要点有哪些,希望它们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认识湿疹。
湿疹的主要诊断要点有哪些?
1、皮损可发生在任何部位,往往对称分布。
2、自觉瘙痒剧烈。
3、持定部位有特殊类型的湿疹,如耳部湿疹、乳房湿疹、阴囊湿疹、手部湿疹、外阴湿疹、肛周湿疹及小腿湿疹等。
4、组织病理学检查
(1)急性湿疹表皮内可有海绵形成和水疱,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,周围有淋巴细胞及少数中性及嗜酸性粒细服。
(2)慢性表皮棘层肥厚明显,有角化亢进和角化不全。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壁增厚,胶原纤维可轻度变粗。
用单克隆抗体检测,表皮内部朗汉斯巨细胞数和真皮内T细胞数明显增加,后者主要为辅助性I细胞,提示本病可能与细胞免疫有关。
许多老年人一到秋冬季节就感到皮肤瘙痒,一直痒到第二年的四、五月份,待天气转暖后才逐渐恢复正常。这种病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每当到了秋冬季节,老年人的皮肤就会出现萎缩、退化、干燥、神经功能失调等症状,导致老年人的皮肤瘙痒。此外,内衣不适、外界温度变化剧烈等对皮肤产生刺激,也会导致皮肤瘙痒。这种瘙痒症叫做老年冬季皮肤干性瘙痒症。该症状多呈阵发性,于睡前加重,患者多因强烈的刺痒感而搔抓皮肤,造成抓痕、血痂、苔藓化、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等继发性损害。患有泌尿系统疾病或内分泌功能障碍等疾病的老年人,更易发生此类症状。中医认为老年干性皮肤瘙痒症多为气滞血瘀、气血凝于肌肤所致,应以凉血化淤、祛风止痒为治疗原则。那么,哪些中医可以治疗此病症呢?
1.药浴:
①将100克苦参用适量的食用白醋浸泡3—5天。每日用30—50毫升的此药液洗浴,或用棉签蘸此药液外搽瘙痒处,每日搽2—3次,连续洗或搽5—7天,即可见效。
②将夜交藤、鸡血藤、乌梢蛇各20克,用适量白酒浸泡一周,用此药液洗浴或搽拭患处,用法同上。
③将荆芥、防风、苦参、丝瓜络、蛇床子、当归各30克,水煎取汁。用此药汁洗浴,每次洗10—20分钟,每日洗2—3次,连洗5—7天,即可见效。
2.填脐:将红花、紫草、山栀、大黄各等量研为细末,加冰片适量混合均匀,装瓶备用。使用时每次取药末少许,加适量凡士林调成糊状,外敷于肚脐孔处,然后包扎固定,每日换1次药,连敷一周即可见效。
3.足浴:将苦参、癣皮、蛇床子、虫衣、红紫草、防风各10克,水煎取汁,用此药汁浸洗双足。每次浸洗10—30分钟,每日浸洗2次,连续洗5—7天即可见效。
4.敷足:将刺蒺藜、何首乌各等量研为细末,装瓶备用。每晚洗足后,取适量药末加少许米醋调为稀糊状,外敷于双足心,然后包扎固定。贴敷一夜,次晨取下,连续敷7—10夜即可见效。
文章内容仅供参考
建议直接与在线医生沟通,详细分析